工程資訊
現代工程管理萌芽於1950年代,當時美國海軍因建造北極星核子潛艇而發展出PERT。同時,美國杜邦公司發展出CPM(要徑法)。嗣後工程界將兩者合併使用,遂成為我們目前應用廣泛的PERT/CPM(網狀圖)。惟筆者覺得,土木營造工程屬室外作業,受氣候、地質等不確定因素影響,在我國推展雖已三十餘年,因我國營造業現代化未達理想,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。筆者在沙烏地阿拉伯作工作時,見泰公司工程師曾以里程碑(Mile stone)及三週工作表輔助PERT/CPM,成效則較顯著。
到了1970年化,由於電腦發達,以前繁雜瑣碎,人力難以分析整理的資訊,均可藉電腦之助逐一解決。工程師首先發現做為PERT理論基礎的常態分配並不完全適合。經過進一步研究,作業完成機率反而更接近β分配。另一方面,實際應用PERT管理時,僅能表示一種先發作業順序,工程實務上工程師卻有多種選擇,無礙於總工程完成期限,也不增加施工成本,這種情形普遍存在。PERT並不能主動提供工程師參考選擇。譬如建築師結構體完成後,進行內墻砌磚,PERT僅排定先砌磚,再配水電管路。但是一旦臨時找不到砌磚工致水電工人閒置時,亦可先配部分水電管路,以後再砌磚,並無礙整體工作。但PERT卻不能將此兩種作業施工程序,同時提供工程師考慮採用。工程師終於發展出利用電腦之進步管理技術GERT(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